艺术家-尊龙凯时网页版

||||||
当前位置 >> 尊龙凯时网页版 >> 正文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
来源: 2010年04月26日

亚历山大·波菲里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phyrievitch borodin,1833-1887),俄国作曲家,从小就对科学和音乐同时发生浓厚的兴趣。他的专业是化学,1856年从彼得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科学上有重要发明,二十五岁获医学博士学位,后任医学院教授。直至1869年(三十六岁)《第一交响曲》公演前,一直是业余音乐爱好者。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一方面由于他的努力,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他的音乐老师和朋友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等人。

  他是“强力五人集团”成员之一,主要作品有:被称为“勇士”的《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两部弦乐四重奏,为俄国民族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创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还有歌剧《伊戈尔王》(自编脚本)。在他去世以后,这部歌剧由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一位评论家说:“没有一个音乐家只写了那么一点作品而能永垂不朽”。

  作品介绍: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于1880 年。这一年是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当时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画面的题材选自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鲍罗丁的交响音画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就是为其中的一幅画面所写的配乐,这部音画由于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诗一般的意境而得以广泛地流传,成为世界名作。作品描绘了一支骆驼商队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行进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由远而近,继而又消失在空旷的远方。这是一部形象鲜明,具有珍贵艺术价值的标题交响诗。

  1881年,鲍罗丁访问李斯特时,曾把这部作品呈献给李斯特。原曲的总谱出版于1882年。 本曲为小快板,a大调,2/4拍子。

  乐曲一开始由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轻轻地奏出空八度的持续泛音, 描绘了草原的寂静空旷。在这个背景上由长笛和双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和平的俄罗斯民歌旋律,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

  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拨奏着固定的音型,使听者联想到远方传来的骆驼和马队的脚步,感到一支商队正逐渐走近。他们在俄罗斯士兵的保护下,好象十分安详、无忧无虑。英国管吹出的描写商队的音乐悠扬迷人,且具有东方特点,这就是乐曲的第二主题。

  音乐由小提琴e音的持续音变成了合奏。马和骆驼的蹄声及俄罗斯民歌在进行中成和声的关系,接着,乐队以全奏来演奏出一支威武的进行曲。脚步声和蹄声融为一体,再一次响起了由大提琴伴奏、英国管演奏的悠扬迷人的带有东方特点的音调。接下去,小提琴将乐曲推向了高潮。中提琴和大提琴过后,出现了双簧管演奏的俄罗斯民歌,与小提琴演奏出的东方式音调构成对位的组合。随后,音乐又在全奏中加以发展,表现出商队和军队间的融洽关系。在军队的保护下,商队安然地在草原上继续行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远方。

  这里所选的唯一一个片段的前半部分为乐曲的第一主题,后半部分为乐曲的第二主题。

  d大调弦乐四重奏

  鲍罗丁写过两部弦乐四重奏,这两部作品都充满了俄罗斯民族风格,以旋律柔美而取胜。 其中,第二部(d大调,即本曲)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慢板,后曾被改编成管弦乐单独演出,并且命名为《夜曲》。这部作品是献给作者的夫人的,曲调柔婉抒情,朴实亲切。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这是对人类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感情的揭示。主部主题充满生活气息,具有奋进精神。它是建立在俄罗斯民歌基础上的,极富歌唱性。

  第二乐章 奏鸣曲式,充满活力的谐谑曲。主部主题轻快、活泼,副部主题柔美抒情。两个主题对比鲜明,饶有情趣。

  第三乐章 夜曲,这一段抒情优美、淳雅宁静。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小提琴则以清新秀丽的格调与之对应, 如双人起舞,表现了青年恋人间窃窃私语和热烈的感情。乐章在渐渐消失的微弱声中结束,如恋人在分别时依依不舍地离去。

  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主部主题的音乐表现出强劲和不安,而副部主题则抒情优美,表现了对光明的向往。 音乐明快刚劲,但又不失舒展悠远,强调了本曲的抒情性。

  歌剧:《伊戈尔王》

  鲍罗丁根据十二世纪的俄罗斯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自编脚本并作曲。作曲家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写这部歌剧,遗憾的是,作品还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后来,作者生前的挚友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一起续完了整部歌剧。

  歌剧的剧情大致为:在古俄罗斯的布基弗尔城,伊戈尔王和王子弗拉基米尔率军抵抗入侵的波罗维茨人,不幸战败被俘。在波罗维茨人的营地,王子和波罗维茨的康恰柯芙娜公主相爱,而伊戈尔王一心希望逃回到祖国,以雪前耻。波罗维茨首领康恰柯汗很欣赏他的刚强、豪勇,表示愿意释放他,但要他答应不再与波罗维茨人为敌,这些遭到了伊戈尔王的拒绝。后来,伊戈尔王得到了波罗维茨的正教徒奥弗路尔的帮助,终于设法逃回了祖国。而王子弗拉基米尔也如愿以偿地在波罗维茨同康恰柯芙娜公主成亲,当了敌国的驸马。

  这部歌剧的音乐和鲍罗丁的其他著名作品一样,既有宏伟的历史场面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抒情气息。鲍罗丁在写作这部歌剧的音乐时,虽然没有直接引用民歌,但是他在准备创作这部歌剧时收集并研究了大量的民歌。在雅洛斯拉芙娜的音调中,就运用了俄罗斯民间哀歌的典型音;而第三幕波罗维茨女奴们的合唱,则运用了某些波兰舞曲的节奏特征。这是一种抒情的女声合唱,由三部曲式构成,全曲富有特征地把重音放在第二拍上,造成切分的效果。歌曲的中部是前后部分的发展,这种单主题性虽然对比不大,但突出强调了歌曲贯穿始终的抒情性。而歌剧的序曲则非常有趣地采用了很多歌剧中的主题,这些丰富的材料极其巧妙而有机地组织在正规的奏鸣曲式内,不能不说是作曲家的匠心独到之处。

  这里选录了歌剧中最为有名、且流传最广的一段主题,这段舞曲般的优美旋律,经常被后人改编为轻音乐曲。

尊龙凯时网页版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