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斯洛伐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政治关系 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两个民族在多瑙河沿岸的谷地混居了一千多年,他们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相互融合的文化,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不断出现,斯匈关系较为复杂。
从10世纪起直至20世纪初,斯洛伐克一直是匈牙利的一个组成部分,斯洛伐克族人曾受到匈牙利统治阶层的残酷压制。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斯洛伐克与捷克一起组建了独立国家。
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后,斯匈关系增添了新内容。斯洛伐克与匈牙利接壤的边界最长,也是斯历史上变动次数最多的一段边界。其他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是少数民族问题和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斯匈双方都为缓和紧张关系做出了一定的努力,高层领导进行了互访和对话,签定了一些协定和友好条约。1993年1月,两国签定关于支持和互相保护投资的协定。同年2月,匈总理安托尔致信斯总理梅恰尔,希望解决两国争端,以便为开展广泛合作开辟道路。同年3月,两国签定互相贸易和支付协定。1994年8月,两国总理签署了关于避免双重征税、互免签证和遣返非法移民等协定。1995年1月,斯总理梅恰尔访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关系。同年3月,斯匈两国签署《斯匈睦邻和友好合作条约》,条约重申双方相互无领土要求,并将欧洲委员会关于少数民族权利问题的第1201号建议纳入条约。1996年6月,斯总统科瓦奇在匈议会发表演讲,呼吁两国尽快实现和解。尽管如此,影响双边关系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两国关系不时出现紧张态势。至1998年,两国在经济、生活环境和反对有组织犯罪等领域的合作陷入停滞状态,只在国防领域保持了友好合作。1998年2月,两国国防部长签署关于建立信任和安全措施的协定以及关于在飞行和防空领域合作的协定。总之,1993~1998年,匈牙利成为斯洛伐克与所有邻国关系中问题最多和最麻烦的国家,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维谢格拉德集团停止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和引起中欧地区不稳定的隐患。
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 1978年,捷克斯洛伐克与匈牙利签订了关于联合兴建多瑙河水利工程(位于匈牙利与斯洛伐克交界处)的协定。但从80年代后半期起,双方在该工程问题上摩擦不断。1992年,匈方单方面取消了协定,这引起斯方的强烈不满,双方矛盾随之加剧,后双方同意将此问题提交海牙国际法庭进行仲裁。1997年,海牙国际法庭宣布了对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在修建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上发生纠纷的裁决结果,认定匈方1989年停建纳吉毛罗什水电站违法、1992年单方面宣布废除两国协定违法,斯方修改原设计方案也违法,要求双方相互赔偿因自己的过错给对方造成的损失。1998年2月,斯匈两国签署了关于执行海牙国际法庭裁决的框架协议,但由于匈国内个别党派反对协议中匈妥协性的做法,此问题没有取得进展。
少数民族问题 在斯约生活着60万匈族人,占斯总人口的10%左右,而在匈生活着约10万名斯族人。1994年1月,斯洛伐克的匈牙利族人代表举行集会,要求建立匈族自治区。而根据斯政府行政区划改组计划,匈族居民聚居地将被划分到5个行政区,在每个区中他们都将成为少数居民。匈当局支持斯境内匈少数民族的自治要求。尽管斯匈两国1995年签署的基本条约确定了少数民族的权利,但斯议会在一年后才批准该条约,且双方均不认真执行条约。在梅恰尔政府执政时期,不允许匈族政党代表参与到政府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中去。1995年11月,匈谴责斯通过的《语言法》限制了斯境内约60万匈族人的权利。而在匈国会中至今也没有包括斯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代表的席位,斯方一直就此问题与匈交涉。
1998年秋,斯洛伐克举行议会选举,匈族联盟党进入了斯政府联盟,斯境内匈族人的地位得到提高。另外,由于两国政府都将加盟入约作为对外政策的优先,两国在欧洲一体化和地区合作等问题上加强了协商。总统、政府和议会领导人的会晤繁密,各个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得到推进,一些长期搁置的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1998年11月,匈外长访斯,双方签署了关于推动履行两国基本条约的议定书,在此基础上形成保障有效合作的机制。1999年9月,两国总理签署关于重新修建横跨多瑙河连接两国边境的玛丽亚·瓦莱利亚大桥的政府间协议(这座大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坏后没有重建,此前一直是斯匈两国不能进行沟通的标志)。斯总理祖林达将玛丽亚·瓦莱利亚大桥喻为“斯匈间互相理解的桥梁”。1999年12月,斯外长库坎访匈,双方一致同意建立12个推动地区发展和跨边境合作的混合委员会。2000年3月,斯总统舒斯特对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他在匈议会发表演讲时呼吁斯匈和解,在匈引起强烈反响。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互相承认学历的协定。1999~2000年,两国总理多次进行政治对话。匈方不仅口头支持斯加入北约,还通过两国专家磋商将匈入盟进程和战略以及在公共舆论工作方面的技巧传授给斯方。2001年,长期困扰斯匈关系的多瑙河水利工程问题在双方的努力下成功地从政治问题转变到专业技术问题。斯议会通过了“欧洲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宪章”,匈方盛赞斯为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斯匈两国不仅在维谢格拉德集团内紧密合作,还致力于其他地区合作和跨边境合作,签署了关于建立多瑙河—伊佩尔河—瓦赫河合作区的协定并倡议发展布拉迪斯拉发—维也纳—杰尔跨边境合作。继匈牙利于2000年8月在科希策设立了总领事馆后,斯洛伐克也于2001年1月在匈境内斯族人聚居地贝科什斯卡·恰巴开设了办事处,有待发展为领事馆。
经贸合作 从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后,斯匈双边贸易额和经济关系不断发展。两国密切的经济联系不仅表现为产品互换和服务等方面,还表现为在工业、农业、科学和文化等领域的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互为邻国、边境线较长、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能源体系)相连、文化和习俗互相了解以及边境地区居民语言相通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两国共同边境地区都设有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机构,在边境地区活跃着700多家斯匈联合企业。两国跨边境合作和地区合作集中在斯方的从布拉迪斯拉发到科马尔诺地区和匈方的从杰尔到诺维扎姆基、卢切涅茨、格美尔地区。
斯独立后的十几年来,两国的贸易往来取得长足的发展。1993年,斯匈贸易额为3.3亿美元,2004年达到24.3亿美元,增长了7倍。长期以来,斯方在双边贸易中一直保持顺差,2004年达到4.55亿美元。2004年,斯匈贸易额同比增长16.1%,斯出口同比增长18.9%,斯进口同比增长12.2%;斯向匈出口占斯出口总额的5.2%,匈成为斯第6大出口国;斯从匈进口占斯进口总额的3.4%,匈成为斯第8大进口国。斯洛伐克主要向匈牙利出口矿物燃料、矿物油、铁、钢材、核反应堆、锅炉、车辆、木材及其制品、电能和纺织品等。斯主要从匈进口核反应堆、锅炉、电器、录音设备、矿物燃料、矿物油、车辆、塑料及其制品、发动机和药品等。
在投资领域,截至
尊龙凯时网页版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