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交往-尊龙凯时网页版

||||||
当前位置 >> 尊龙凯时网页版 >> 正文
为中俄关系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来源:2013年03月20日 人民日报 2013年03月20日
 

  2012年和2013年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活动。图为去年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开幕期间,“北京之夜”招待晚会的演出场景。 人民视觉

  1月19日,“2013中国百名小学生赴俄罗斯展演”专场文艺演出在莫斯科巴拉基列夫儿童艺术学校举行。图为俄罗斯学生向中国客人献上面包和盐,以这种传统礼节表达真挚的欢迎之情。本报记者 林雪丹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稍加留意人们就会发现,2003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活动选择了俄罗斯。中国上一届国家领导人中,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任内的最后一次出国也都选择了俄罗斯。这些都表明,重视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个人交往并推动两国友好合作成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传统,同时也凸显了中俄关系在中国外交全局和对外政策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

  自冷战结束20多年来,中俄之间经历了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平稳过渡、1994年形成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构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1年确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几个发展阶段,双边关系的水平不断提升、密切程度不断加深。中俄关系如此健康发展是由于中俄之间存在着相互需求和倚重。

  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均在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双方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前提下,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相互展开合作与竞赛,这是两国建立互信关系的政治基础。

  同时,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积极推动谈判解决双方存在的全部领土争端,不仅签订了三个边界协定,而且完成了全部勘界工作。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并不断加深包括军人培训、军事技术合作等内容在内的军事领域交流,中俄多次举办联合军演,展示了双方在军事领域的高度信任。

  正是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民众之间的交往也全面展开、不断深化。分别在中俄两国举办的“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活动吸引了数百万普通民众参与,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两国之间的人员往来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20万—30万人次,扩展到2012年超过300万人次。两国还分别在对方开设了文化交流中心、语言学院等,吸引了大量青年人参与中俄文化交流与友好活动。近年来,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形象明显改善。2011年的民调显示,俄罗斯人民认为中国人民最友好。而此前,中国在俄罗斯的友好国家排序中被列在第三位或第四位。

  中俄关系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当属经贸关系。双方的贸易额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亿—40亿美元,发展到2012年的近890亿美元,20年增长了约25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没有停留在一般贸易,而是扩展到经济活动的各领域。

  在能源领域,目前中国通过斯科沃罗季诺——大庆输油管道每年从俄罗斯进口1500万吨原油,占中国每年石油进口总量的约8%。

  在高技术领域,俄罗斯帮助中国培训航天员,两国开展航天技术合作;俄罗斯承建的连云港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中;俄罗斯纳米技术集团和中国雷天能源集团开展电动车锂离子电池项目合作;中俄联合研制远程宽体飞机和重型直升机的项目也已启动。

  在金融领域,中俄积极推动双边贸易的本币结算,人民币和卢布分别在对方挂牌上市,日交易额达数百万元;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中国能源企业通过向俄罗斯负债企业贷款250亿美元的方式获得3亿吨石油分20年供应的项目,既帮助俄企脱困,也为中国获得可靠的能源供应。

  在区域合作领域,双方有上百个城市结对合作,特别是在2009年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将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大型合作项目多达200多项,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合作和边境贸易发展。

  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携手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世界和平、安全、稳定的努力也为全世界有目共睹。我们在联合国框架内充分沟通协调,发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特殊作用,伸张正义,阻止各种用武力干涉小国、弱国内政的企图;我们在二十国集团的框架内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合理改革而密切合作;我们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起组建金砖国家,共同探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我们与中亚邻国一起创建上海合作组织,践行“合作求安全、合作谋发展”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中俄两国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开创一种“新型大国关系”的模式。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为世界所瞩目,中俄两国人民期待两国领导人为两国长期友好合作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和民众也期待中俄元首会晤能够为正在急剧变化的世界带来祥和与发展的新希望。

  (季志业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构筑民间外交基础

  俄联邦旅游署署长 亚历山大·瓦·拉季科夫

  中俄两国政府决定,2012年和2013年在对方国家互办“旅游年”活动,首先是为了加强旅游合作,同时这也是一种国家间合作的新形式,代表着两国关系互信达到了新高度。

  在去年的“俄罗斯旅游年”中,两国共同举办了100多项活动,从结果来看,双方达到了促进旅游业增长及加深两国人民交流的目标。根据俄罗斯联邦旅游署的统计数字,2012年中国公民赴俄97.9万人次,其中游客数量达到34.3万人次,增长47%,在所有客源地中同比涨幅最大,中国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同时两国各地区的旅游潜力也得到展现。

  今年将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即将于本月下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今年活动的相关筹划从去年就已开始,并制订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我们相信,今年的活动将取得和去年一样的丰硕成果,并为加强两国关系、加深两国人民间的友谊和互相理解做出贡献。预计今年两国旅游往来的总规模可达到350万人次,同时双方争取到2015年将两国旅游往来总规模提升至500万人次。

  旅游合作是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毫无疑问,旅游使两国人民互相了解对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让两国人民直接互动,是民间外交的基础,而两国人民之间直接的、广泛的交流则是中俄关系成功发展的保证。

  工商合作前景广阔

  俄联邦工商会主席 谢尔盖·卡特林

  俄罗斯联邦工商会长期致力于推动俄中经贸合作,几乎每年的广交会和哈洽会上都有我们的身影。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是我们国际业务的优先发展方向。我们积极参与落实两国领导人提出的重要任务——到2015年将两国双边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我们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中国其他商业协会有着密切而富有成效的合作。

  俄联邦工商会在中国设立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常驻代表处,以加强与中方的紧密联系,拓展尊龙凯时网页版的业务范围,例如促进俄罗斯与中国的中小企业间合作。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工商会分会积极与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互动,加深合作,推进跨地区和跨境合作。近年来,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但俄中经贸合作仍旧呈现上升态势。

  商界代表的会晤对于国家间进一步密切协调宏观问题和企业间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去年6月在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框架下,举行了大型商业论坛。我也有幸从今年1月起成为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俄罗斯负责人。商业论坛在金砖国家经济合作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则毋庸置疑。从2011年海南三亚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始,商业论坛机制就已经成为金砖国家框架下的固定项目。

  从2010年起,中国已成为俄罗斯主要贸易伙伴国,到2012年,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中与中国的贸易额占了10.5%。2011年两国间贸易增长了40%。俄罗斯已成为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俄中关系在政治和经贸合作方面具有清晰架构,设有许多分管不同领域的政府委员会,这对于确保两国经贸、投资关系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非常重要。

  俄中两国在关键的经济领域,有着巨大的投资合作潜力。我们相信,仍有很多互惠互利的合作项目在等着我们去实施。比如在俄罗斯经济特区的建设中,可以吸收更多中国公司参与管理和投资。双方目前已就建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组的事宜达成一致。位于俄境内的俄中经济特区将会对政府和地方机构代表、大型企业和潜在的投资人——金融机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目前在俄罗斯开展的中俄合资项目总值达数百亿美元,包括采矿业,交通枢纽建设,以及中国在雅罗斯拉夫地区投资8亿美元的热电项目。我们希望中俄全面合作进入更广阔的空间。

  人文交流倍添光彩

  尹斌(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主席):我们这一代留学生正好赶上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有幸参与了中俄“国家年”、中俄“语言年”、中俄“旅游年”,还有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收获颇多。这几天,我正忙着参与俄罗斯“中国旅游年”的开幕式活动的组织工作,回想亲身经历的中俄友好活动,脑子里一下浮现出无数个难以忘怀的画面。

  2006年中国“俄罗斯年”,我曾作为随团翻译陪同俄罗斯多个代表团前往中国。2007年的俄罗斯“中国年”,作为留俄学生总会的负责人,我几乎参与了所有在莫斯科举办的大型活动。记得“国家年”时,我们负责选拔组织礼仪小姐,结果因为踊跃报名的志愿者太多,学生总会还内部举办了一个小型的选拔活动,搞得跟“选美”一样,至今想起来还很激动。

  “语言年”,我们的参与面就更广了,从开幕式、闭幕式到平时的教育交流、教育展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曾作为在克里姆林宫大剧院举行的“语言年”开幕式志愿者。这个剧院的舞台设施是俄罗斯最好的,也是世界上顶尖的,非常复杂。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大家拼命学习舞台灯光、舞美、剧务等等一系列与演出有关的单词,废寝忘食。当演出结束,掌声响起,在后台的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领导人到后台对我们表示感谢时,大家眼睛里都含着泪花。能为祖国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大家的义务与荣誉。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不止一次对我们说,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作是深入俄罗斯的民间大使。中国的老话把两个人关系的最高境界称为“通家之好”。两国民间交往、互相了解的加深,特别是年轻人的相知、相交,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坚实基础。通过“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的活动,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中俄人民的了解在一天天加深,中俄的合作不断扩大。

  维克托·伊·谢苗诺夫(莫斯科1948学校代理校长)在莫斯科市,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希望孩子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因为两国关系越来越全方位发展。

  我们的1948学校今年迎来了建校15周年。在我们学校学习过汉语的孩子,不少已大学毕业,参与到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实际工作中。这么多年来,作为教授中文、传播中国文化的特色学校,老师与学生都曾参与了不少两国间的重要活动,如“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

  我们自己也举办儿童汉语等级考试,去年我校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考试。去年我们还举办了主题为“孩子眼中的中国”图画展。每年2月,我们都举行中国新年晚会,孩子们都踊跃参加。我们还参加了中国组织的汉语冬令营活动,在海南的三亚、海口,我们参观学校并与中国学生交流互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对当代中国有了感性认识。我平时很关注中国的新闻,我认为,两国领导人的会晤将取得丰硕成果。

  奥莉佳·戈尔什科娃(《俄罗斯报》国际项目《透视俄罗斯》编辑): 我在《俄罗斯报》负责编辑《透视俄罗斯》中文专刊和网站,通过这个平台客观地向中国读者介绍俄罗斯,这是一项促进俄中人民相互了解的工作。最近得知习近平主席要来访俄,我很激动。俄中两国都是大国,又是邻居,两国人民的友好非常重要。我相信,习近平主席访俄,一定会为俄中友谊带来新的发展。

  格列布·费多罗夫(莫斯科中国俱乐部创建者): 随着俄中关系的发展,近几年莫斯科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数量也在增长,仅在我曾就读的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就有超过300名。

  但当我2008年结束在北大的交换生生活回到莫斯科后,发现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在工作之外交往机会不多。我深信,现实的交流是发展真正的友谊和建立信任的重要条件。于是,我在2010年9月组建了莫斯科中国俱乐部。我们组织电影讨论、品茶、郊游等活动,让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充分自由交流。我们最主要的理念一是力求每一项活动都能让俄罗斯人和中国人都感兴趣;二是营造相互信任和互相帮助的氛围。我们组织团队游戏时,曾经将48人分成6个队,每队4名俄罗斯人、4名中国人,从设计队名、口号、队徽到所有游戏任务都要求团队协作完成。

  现在,俱乐部成员已接近2000人,并与很多高校和公司保持很好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们了。这些成绩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做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莫斯科中国俱乐部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德米特里·尼·沃斯科列辛斯(著名汉学家、高尔基文学院教授):我的中文名字是“华克生”,我从1950年就开始教授汉语,到现在为止已经60多年了。汉语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热爱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儿子也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大学专业,现在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我80多岁了,但依然在为推广中国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第一次去中国是在1957年,当时我在北京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当时我师从吴组缃教授,并在他的指导下翻译了《儒林外史》,是苏联第一个获得北大学位的中国文学研究生。以后每隔几年,我都要去一次中国,最后一次去中国是在2005—2006年,当时接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勋章。我结识了王蒙、王安忆、余华等一批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与很多中国研究俄罗斯的学者成为了朋友。

  作为一名汉学家,我非常关注本次访问中的人文交流内容。希望两国的文化交流更为多元化。

  本版文字除头条文章外均由本报驻俄罗斯记者施晓慧、 张晓东、林雪丹、谢亚宏采访整理

尊龙凯时网页版的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64014006 传真:(010) 64014008 e-mail:web-oys@cass.org.cn
"));
"));
网站地图